2023-08-03 15:57:09 来源 : 正北方网—《内蒙古日报》
夏日雨后,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兴安盟扎赉特旗蒙业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建明来到田间,仔细察看水稻的生长情况。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稻田阡陌纵横,微风拂过,绿浪如波、稻香阵阵,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资料图】
“没有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前,路上都是坡坡坎坎。现在路修好了,插秧、收粮时机械都可以进场,涝能排旱能浇,非常方便。”魏建明指着眼前的1950亩稻田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他对合作社今年的高产稳产充满信心。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扎赉特旗农业成绩耀眼: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光环背后,少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加持。
今年,扎赉特旗入选国家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为充分调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扎赉特旗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先建后补”建设新模式,让受益主体从配角变为主角,为粮田变良田按下“快进键”,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先建后补’省掉好几个环节,极大地缩短工期,我们当年建设,所有设备都发挥了作用。”魏建明掰着手指算了一笔收入账:项目实施后,这1950亩水稻可实现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年增加粮食产量19.5万公斤以上,增收近70万元。
过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般在春节后获批。施工设计、工程招投标完成时间与大田播种、水稻种植期交叉,开工时间往往在10月份以后,项目当年完工压力巨大。“先建后补”模式实现了早立项、早审批、早开工,有效化解了农时与建设矛盾。
“‘先建后补’模式,群众支持率更高,占地、架线、修路、打井几乎没有阻力,形成了人人建设、人人管理、人人使用的良好局面,保证工程高效实施。”好力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子健介绍,“先建后补”模式,在项目审批流程上简化很多手续,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当年投入使用,让农民群众提前受益。
眼下,正值玉米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田间管护的黄金时期,在胡尔勒镇浩斯台嘎查的一块田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平稳起飞,在嫩绿玉米和行间套种的大豆地上空来回作业,均匀地将药剂喷洒在庄稼上。
扎赉特旗禾丰家庭农牧场负责人杜文义望着长势喜人的庄稼乐得合不拢嘴,就在去年,这2350亩耕地还是一片分散经营的普通农田。
今年初,杜文义申请高标准农田“先建后补”项目,以土地流转、置换的方式流转农户土地,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有效提升了项目质量,解决了建后管护难题。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先建后补”模式,不仅大幅缩短了工期,缓解了“项目等钱”的问题,还为项目中常见的建后管护难题,提供了破解之道。
“这些高标农田设施都是我们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建设时也以方便实用为准,质量有保证,管护也有保证,期间一旦坏损,我们就需自费维修,所以大家像自有资产一样爱护它们。”杜文义说,农场除了安排人员干农活,还要负责进行设施管护,明确责任,对水、电、路、林、渠等实物工程进行重点管护,对土地平整、除杂清淤进行精细管理。
今年,扎赉特旗好力保农业专业合作社、扎赉特旗蒙业水稻专业合作社、扎赉特旗牧仁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和扎赉特旗禾丰家庭农牧场,以“先建后补”模式进行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共计6700亩。项目建成后实现亩均节水20%,亩均粮食增产100公斤以上,亩均增收200元以上。
“‘先建后补’模式实现了建设、使用、管护一体化,粮食产量、工程质量、土地产能、经营水平的提高和社员收入、耕地地力、租赁价格、规模集约的提升。”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局副局长毛志坤介绍说,未来,扎赉特旗将根据《兴安盟“先建后补”农田建设项目2022-2025实施方案》,鼓励和支持更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努力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为粮食连续丰收提供重要支撑。(记者高敏娜)
标签: